卡 | 美國紐約 Chase、BofA、Capital One 開戶心得

前言

接續 2024 年 7 月飛一趟舊金山開了 Citi 支票帳戶,並且完成美國運通國際轉卡,把第一張美卡辦下來。

卡 | 透過美國運通國際轉卡申請第一張美國信用卡

並且在同年 8 月利用多年投資美股,因而獲得股息而有 1042-S 稅單,故意申請 0 元退稅,藉此機會填寫 W7 表格,申請美國稅務編號 ITIN (ITIN, Individual Taxpa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

卡 | 申請美國稅務編號 ITIN

趁著今年 2025 年是太陽活動活躍期,安排了冰島環島自駕與北歐追極光旅行,去年在安排的行程的時候突然想到,北歐距離紐約很近呀,因此回程的時候決定不走原本的歐亞大陸飛回台灣,選擇跨大西洋、跨太平洋回台灣,中間順路經過紐約就去 ChinaTown 的幾家分行把銀行戶開一開,環繞地球一圈就是如此簡單平凡且枯燥。

航班行程簡述

  1. KHH-HKG,Flying Blue 開華航經濟艙,5000 哩 per person。
  2. HKG-FRA-KEF,Miles & More 開漢莎自家商務艙,71000 哩 per person。
  3. KEF-ARN-TOS,現金買票,經濟艙。
  4. TOS-RVN-HEL,現金買票,經濟艙。
  5. HEL-JFK,國泰亞萬開芬航商務艙,64000 哩 per person。
  6. JFK-HND,日航開自家商務艙,50000 哩 per person。
  7. HND-KMJ,日航現金票,經濟艙,為了拿 JGC 每年度第一段日航現金票有 3000 哩 Bonus。
  8. KMJ-KHH,維珍開華航商務艙,15500 哩 per person。

為什麼要開戶呢?

撇開地緣政治因素以及個人理財規劃等原因,身為一個沒有美國身份的外國人,想在點數哩程擼羊毛之路走得更遠,建立信用關係非常的重要,一個素昧平生的普通人想跟銀行打交道,以及跟銀行已經有一段往來關係的普通人跟銀行打交道,自然是後者會比較被信任。特別是使用信用卡,本身就是類似短期信貸的借貸關係,因此開戶搬磚放錢,證明你有一定的財力基礎條件、有進有出的正常使用紀錄,以及開戶時的 KYC 驗證程序 (Know Your Customer) 都是讓銀行對你有更多的了解,這些都為未來申請信用卡的成功率打下基礎。


為什麼要挑紐約開戶呢?

因為紐約是國際大城市,也是各族裔移民大熔爐,沿著紐約第五大道走一遭,旁支的巷弄搜羅了各移民族裔的餐廳美食。

我很喜歡的 Podcast 旅行熱炒店,主廚Jerome 就有提到:
俗稱大蘋果的美國紐約,海納百川地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此重現自己家鄉的生活、景色與美食,也使得這裡成為地表文化最多元的城市。

同時紐約也是金融重鎮華爾街的所在地,各種金融活動在這裡都不是新鮮事,綜合上述兩個特點,在金融重鎮的紐約市找位在華人街的銀行分行開戶,自然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我的開戶前置準備資料

實體文件

  • 台灣護照。
  • 簽證。 (我持有的是 B1/B2,也可用 ESTA)
  • ITIN Letter 實體信。 (也可以當作地址驗證使用,但效力不如租賃合約、水電帳單)

其他實體

  • 美國的電信門號。 (VoIP不行,我使用的是 MintMobile)
  • 美國地址。(接收Debit Card用)
  • 現金或能存入銀行的金融手段,像是支票、美國的他行帳戶裡有錢等等。(開戶時若有被要求搬磚可以使用)

電子文件或材料

  • Citi Bank Statment。 (當作地址驗證文件使用,但效力不如租賃合約、水電帳單)
  • 事先把各家銀行 App 下載好,iOS 很多銀行 App 都鎖美帳,建議事先準備好。
  • 事先準備多個要用綁定 Zelle 的 Email,因為 Zelle 轉帳只能綁一個Email地址。

提前想好 Banker 會問的問題

  • 開戶目的。
  • 2023、2024、2025 訪美幾天。
  • 在台年收入換算成美金。
  • 台灣地址英文翻譯。
  • 想順便辦什麼信用卡XD

預約開戶

我這次要開戶的目標有五個,依照我拜訪的順序分別為 Citi、Chase、Capital One、Bank of America、Wells Fargo,事先在Google Map找各家銀行分行的時候,除了主力挑 ChinaTown 的分行,也發現 Google Map 就有給予各家銀行預約網頁的跳轉連結,因此在出發前五天的時候,能用網頁預約的就先預約,預約的時候就挑華人姓氏,不能線上預約的銀行就 Walk-in 開戶。


金融開戶旅遊行程

Citi 花旗銀行

這間位在 ChinaTown 的 164 Canal St

預約的 Banker 是找朋友兩個月前開戶的 Banker,用 Citi 網頁線上預約,需要注意的是 Google Map 跳轉 Citi 網頁預約頁面會跳轉失敗,因此需要自己去官網找預約頁面

我的 Citi 帳戶去年在舊金山就已經開了,持有帳號滿八個月,由於花旗有個給外國人申請信用卡的規矩是帳戶同地址滿三個月以上,且最新三個 Bank Statment 滿 2500 USD以上就能申請信用卡,因此我這次是來申請美國航空聯名卡 (Citi AAdvantage Platinum Select World MasterCard),年費 99 USD,目前有史高開卡禮 75000哩,開卡4個月內消費滿 3500 USD 可得 75000 AA 哩程,且第一年豁免年費。

現場使用 ITIN 申請,Banker 說如果要用地址申卡需要驗證地址,但不認 ITIN Letter 作為合格地址驗證,本來稅表是簽署 W-8 BEN 表格,但為了申卡變成簽 W9,Banker 跟我說沒放錢在 Saving 帳戶就不會有利息,也就不會收到 1099 稅單,就不用擔心報稅的事情。

申請信用卡沒有秒核,估計之後需要打 Recon 電話以及再透過 Banker 協助解 Shiti 任務。


Chase 大通銀行

這間位在 ChinaTown 的 180 Canal St

預約的 Banker 是在使用網頁預約頁面隨便找一個華人姓氏 Banker,看起來有點資歷,很熟練開戶流程,稅表簽署 W-8 BEN 表格,使用 Citi 的 Bank statment 地址驗證,並提供 ITIN,開戶之後把 Online Banking 設定完之後幫我送 CSP 申請,有先請我查看看 FICO Score,但 Amex App 和 Chase App 都查不到分數,她說我們就試著申請看看,申卡一樣沒有秒核,但她有展現很積極的態度說後續可以協助追蹤處理這張卡片申請。

後續我也在手機端把 Online Banking 設定好,確認無誤之後才離開銀行。


Capital One 第一資本銀行

Capital One 很常被人簡稱 C1,以下會以 C1 代稱。ChinaTown 沒有 C1,這間位在 501 Broadway,也沒有華人 Banker。

Walk-in 開戶,因為網頁沒有預約頁面選項,臨櫃的 Banker 跟我說線上申請就好,跟我說可以使用分行內的免費 Wifi,但申請資料填到 ITIN 發現 C1 現在的政策是只能使用 SSN 線上開戶,如果使用 ITIN 需要分行臨櫃申請,於是 Banker 拿他們的 iPad 連 C1 的內網給我操作線上申請,不用地址驗證,線上過程稅表應該是自動帶入 W9 表格,申請完之後 Banker 會打電話給 C1 協助 KYC 驗證,驗證完之後就開戶成功。

但比較麻煩的是當我要申請 Online Banking 的時候發現系統拒絕我的門號輸入,顯示 “We couldn’t match the data from your mobile provider to your info we have on file.”,導致我無法收簡訊驗證碼,我再找 Banker 的時候被他甩鍋要我找 Mint Mobile 處理,我打完 Mint Mobile 設定個資驗證之後想再繼續申請 C1 Online Banking,但因為輸入太多次門號已經被鎖住,由於時間臨近下一間 BofA 開戶,所以留到隔天再處理。

隔天我再次 Walk-in 前一天開戶的分行,請 Banker 協助我打電話給客服,經過一番 KYC 及個資驗證後,查到原因是我的門號前手有被人使用過,導致 C1 系統註記的門號使用者不是我的名字,把前一位使用者註銷後改註冊我的名字就能順利收到銀行簡訊了。

後續我也在手機端把 Online Banking 設定好,確認無誤之後才離開銀行。

爬了一下 Google,這情形已經不是新鮮事了,2018 年 Reddit 上就有類似的討論,另外如果是攜碼移出更換電信商也會有類似狀況,主因是 C1 把簡訊驗證的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導致資料庫更新不及時,需要電信方以及銀行方兩邊人工處理校正。


Bank of America (BofA) 美國銀行

這間位在 ChinaTown 的 50 Bayard St

預約的 Banker 是在使用網頁預約頁面隨便找一個華人姓氏 Banker,本來安排時間應該是在 C1 之前,但當天早上接到 Banker 打電話跟我說原本預約時段需要開會,因此改時間到下午三點的時間。Banker 很熟悉開戶流程,過程很迅速,一樣使用 Citi 的 Bank statment 地址驗證,並提供 ITIN,稅表簽署 W-8 BEN 表格。

後續我也在手機端把 Online Banking 設定好,確認無誤之後才離開銀行。


Wells Fargo 富國銀行

ChinaTown 沒有 Wells Fargo,這間位在 460 Broadway,也沒有華人 Banker。

這天是開戶旅行的第二天,使用網頁預約時間,但無法指定 Banker,現場抵達後也沒有華人Banker。最終結果是開戶失敗,因為地址驗證要求嚴格,不收他行 Bank statment 也不採認 ITIN Letter 上的地址,我覺得是軟性拒絕理由,但開戶之旅尾聲已經累了QQ,前一天晚上還去看了百老匯的哈利波特與被詛咒之子舞台劇,以及 Wells Fargo 不在我開戶的優先順位之中,故決定放棄 Wells Fargo。


開戶感想

萬事起頭難,只要第一間成功開戶的銀行對地址驗證沒那麼嚴格要求,只要等兩到三個月之後就會有含地址的 Bank Statment,再藉此去開其他銀行的戶頭,地址驗證這件事也就沒那麼難解決,但同時來說,如果遇到的 Banker 嚴格要求水電帳單或租賃合約作為合格的地址驗證,在某方面來說也是給軟釘子,因此找對彼此比較熟悉的華人 Banker 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這幾家銀行比較下來,該說 Chase 不愧是全美最大,資產量最多的商業銀行,Banker 的專業熟悉度、流程的嚴謹以及數位金融的支援非常完整,這次也被Chase銀行可以使用 Apple Pay 綁定 Debitcard 來登入 ATM 操作存取款給驚艷到,完全不用再操作密碼輸入,對年長者更為友善。


總結

紐約的 ChinaTown 很容易開戶,只要備齊好文件,線上預約開戶,後面自然水到渠成。